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4日  点击数:
 
学院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教育系,2013年改建为教育学院,20199月更名为教师教育学院。
学院设有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小学教育学、特殊教育学5个本科专业。小学教育专业为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河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前教育专业为石家庄学院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校级首批应用型转型改革试点专业。学院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学科基础,注重加强学生基础学科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的建构,按照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基础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教育学专业“厚基础,强素质,重发展”培养复合型高素质可持续发展人才,以“专业导师+导生”模式夯实专业理论基础,以“专业导师+实习指导教师”模式增强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为其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三师”人才,即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和人才测评师;学前教育构建了专业成长三阶段“BAKA”课程教学育人体系,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用“五习”(学习—见习—演习—研习—实习)进行实践育人;小学教育专业突出“全科”特质,形成“高校—政府—小学(UGS)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实施四段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阶梯递进式开展学生的职业认知、技能训练、教育见习和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在职业环境下的能力与素养;特殊教育专业以“应用取向”设计课程与教学,培养“复合应用型特殊教育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专职教师55人,教授5人,副教授21人;兼职硕士生导师5人。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学历、职称、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科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教学队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在读博士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教师总数的85%以上。经过近20年的发展,学院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学院建有教师教育研究、特殊教育研究2个校级科研平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科研项目课题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中国残联招标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近40项,出版学术著作7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获市级以上奖励8项,主编和参编教材10余部;主办和承办了河北省学前儿童心理教育学会理事会、河北省换届大会暨2014年度学术年会等会议;60人次先后参加相关专业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多位教师在国外著名大学或者重要国际会议上作主题报告。河北省学前儿童心理教育学会、石家庄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石家庄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等挂靠或设在我院。
学院在校生1800余人。学院将学生成才、学院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实际工作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拥有具备综合功能的现代化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书写技能实训区、言语技能实训区、信息技术技能实训区、师德礼仪技能实训区、艺术(音乐舞蹈)技能实训区、学前与特殊教育技能实训区、心理实训区等,能够满足开展教师教育相关专业研究、研讨、展示、训练、竞赛及教育技术开发等功用,仪器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同时积极推行“校政(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开放式合作办学模式,与石家庄市教育局、石家庄桥西区教育局、石家庄高新区教研室等开展长期合作,形成了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学院组建由骨干教师带领的卓越师范生研究团队和童心童行学研团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组织成员参加了百余场学术训练、教学观摩、研讨和读书活动,与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合作开展科研、教研项目,圆满完成石家庄市小学生免费托管调研、石家庄市学区制改革调研、石家庄山区教育扶贫调研等大型调研活动。学院坚持开展“与一线名师面对面”和“青春讲堂”活动增加在读学生与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教一线专家的交流学习。学院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学生导师制的实施,以老教师带动青年教师、以教师带动学生的导师模式,在面对面对教育传承中,实现教师队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近年来,我院学生在河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竞赛中,先后获得三等奖6次、二等奖6次、一等奖2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优秀毕业生群体遍布中小学、幼儿园以及企事业单位,广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考研上线率和录取率逐年上升,很多优秀学生被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录取。
作为区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机构,教师教育学院坚守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办学宗旨,秉承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强化实践、提升水平的办学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勇抓机遇,以应用型转型为契机,实现专业建设与学生培养的更好更快发展,一如既往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尽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