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师范类专业认证知识手册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6日  点击数:
师范类专业认证知识手册
 
学前教育
 
 
 
 
 
 
 
 
 
 
教师教育学院
O十月
 
 
 
 
目  录
 
第一部分:师范类专业认证常识…………………………………………02
第二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寄语人民教师…………………………………12
第三部分:学校基本情况…………………………………………………14
第四部分:教师教育学院简介……………………………………………18
第五部分:学前教育专业介绍……………………………………………22
 
 
 

第一部分师范类专业认证常识
1.1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宗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大国良师,深化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全面保障和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是证明接受认证专业所培养的师范生在毕业时知识能力素质能否达到相应标准要求。其目的是:推动师范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塑,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2师范类专业认证指导思想核心要义是什么?
1.2.1“一根本”:即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工作宗旨,引导高校有效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政策规定,明确师范类专业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聚焦师范类专业内涵式发展,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2.2“两目标”:即把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认证体系和分级分类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全面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两个目标。
1.2.3“三任务”:即把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作为师范类专业认证三个任务。“以评促建”旨在通过“兜底”监测,督促高校加大师范类专业建设投入,保证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条件达到国家基本要求。“以评促改”旨在通过“合格”认证,推动高校深化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尤其是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保证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要求。“以评促强”旨在通过“卓越”认证,引导师范类专业做精做强,保证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卓越标准要求,形成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不断提高师范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1.3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行动指针,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
1.3.1学生中心(Student-Centered, SC):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要求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将师范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1.3.2产出导向(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聚焦师范生受教育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强调明确学习产出标准,对接社会需求,以师范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3.3持续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QI):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建立持续改进质量保 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
1.4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毕业要求是什么?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毕业要求(二级)概括为:“一践行三学会”,具体包含八个方面:
1.4.1践行师德(师德规范、教育情怀);
1.4.2学会教学(保教知识保教能力);
1.4.3学会育人(班级指导、综合育人);
1.4.4学会发展(学会反思、沟通合作)。
1.5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原则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强调在工作中遵循统一体系、省部协同、高校主责、多维评价原则。
1.6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体系架构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构建了横向五类覆盖、纵向三级递进体系架构,五类指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推动高校合理定位、特色发展、持续提升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三级:第一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监测。第二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认证。第三级定位于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认证。
1.7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相结合;
(2)统一体系与特色发展相结合;
(3)内部保障与外部评价相结合;
(4)学校举证与专家查证相结合;
(5)常态监测与周期性认证相结合。
1.8师范类专业认证考察重点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考察范围涵盖专业人才培养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8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贯穿学生入学至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关注学生毕业后发展状况。
认证考察重点以“五个度”为主线,把8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串联”起来,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进行全面客观评判。“五个度”具体含义:
(1)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重点考查师范生在毕业时知识能力素质发展是否满足国家“出口”质量要求,是否达到专业所制定的培养目标,同时通过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 综合评判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情况。
(2)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重点考查师范类专业办学定位是否符合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是否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相符合,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支撑度:重点考查师范类专业师资队伍配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资源配置及教学活动安排是否聚焦师范生成长成才需求展开,能否有效支撑师范生能力素质的养成。
(4)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重点考查师范类专业是否建立“评价-反馈-改进”闭环,是否形成基于产出的内外评价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是否注重质量文化建设并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5)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重点考查师范类专业是否从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收获出发,对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方开展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用于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持续改进。
1.9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师范类专业认证根据第一、二、三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组织实施方式,设置了相应的认证工作程序。第一级采取网络平台数据采集方式,对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信息进行常态化监测。第二、三级采取专家进校考查方式,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状况进行周期性认证,认证程序包括申请与受理、专业自评、材料审核、现场考查、结论审议、结论审定、整改提高等7个阶段。
1.10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
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发展”这一个指标项上,也体现在其他七个指标项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要求师范类专业把培养目标和全体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作为评价的核心;培养目标应该围绕师范生毕业时的要求以及毕业后一段时间所具备的从教能力设定;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方面的建设均要以有利于师范生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各种质量保障制度和措施的目的是推进师范类专业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最终目的是保证师范生培养质量满足从教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做好六个落实:适应学习需求、突出学为主体、服务全程成长、养成师德师能、促进全面发展、成就从教志愿。
1.11师范类专业认证怎样树立“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
以产出为导向,就是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关注师范毕业生“学到了什么”“能做什么”,而非仅仅是“教师教了什么”。要求专业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出发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采用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配置足够的软硬件资源,要求每个教师明确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责任,最终通过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保证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的达成。
1.12师范类专业认证怎样坚持“持续改进”的质量观?
1.12.1做好三个跟踪
(1)跟踪基础教育改革新发展,更新培养目标;
(2)跟踪教育教学岗位新需求,更新毕业要求;
(3)跟踪知识能力素质新规格,更新课程与教学。
1.12.2推进三个转变
(1)专业自足(学校/教师/学生)向需求导向(政府/中小学幼/学生/学校/教师)转变;
(2)教为中心(教了/重知识传授)向学为中心(学到/重能力养成);
(3)内部监控(自我循环)向内外评价(反向设计/正向施工)转变。
1.13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强调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其所培养的师范毕业生能够持续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成为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因此,认证标准在“质量保障”指标项中,专门设有“外部评价”二级指标,要求专业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它是师范类专业收集信息,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价的必要渠道,也是在“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方面开展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基础。
1.14师范类专业认证“3个3”即“三个产出”“三个支撑”“三个评价”是指什么?
1.14.1三个产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
1.14.2三个支撑: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教学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1.14.3三个评价: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培养目标达成评价。
1.15师范类专业认证需要健全的“三个机制”是什么?
1.15.1质量监控机制:课程教学、教育实践和学习成果的质量监控机制;
1.15.2达成度评价机制: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机制;
1.15.3持续改进机制:基于评价结果的持续改进机制。
1.16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说”“做”“证”必须达成一致?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种举证式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主要是通过参评专业的“说”“做”“证”三个环节,来查证和判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是否达到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并给出认证结论。
所谓“说”,即“自己是怎么说的”,参评专业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做”即“自己是怎么做的”,参评专业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所实施的教学活动以及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形成性评价的措施与做法;“证”即“证明自己所说和所做的”,参评专业要为证明自身达到标准要求逐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17认证的结论和周期?
结论分为“通过”“有条件通过”和“不通过”三种,有效期为6年。
1.18师范类专业认证结果如何使用?
师范类专业认证结果将为政府、高校、社会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用人单位招聘、高考志愿填报等方面提供服务和决策参考。通过第二级认证的专业,其所在高校可自行组织该专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工作。通过建立师范毕业生教育实习档案袋,严格程序组织认定该专业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视同面试合格。通过第三级认证的专业,其所在高校可自行组织该专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该专业师范毕业生按照学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学规定课程并成绩合格、达到毕业要求,视同笔试合格;通过建立师范毕业生教育实习档案袋,严格程序组织认定该专业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视同面试合格。
1.19在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对承担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师有何新的要求?
(1)参与和熟悉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熟知专业毕业要求;
(2)基于毕业要求,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和结构,掌握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3)根据毕业要求设定自己所承担课程的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4)根据设定的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
(5)根据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立针对课程目标的课程考核方式;
(6)在教学实施中,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指向课程目标的达成;
(7)有具体可行的、基于课程评价的课程持续改进方案并实施。
1.20《学前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1.20.1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1.20.2基本内容:分为 3 个维度,14 个领域。
(1)专业理念与师德(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
(2)专业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知识、通识性知识);
(3)专业能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
1.21《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2021年4月2日教育部发)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基本内容包含四个维度: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自主发展能力。
1.21.1师德践行能力
(1)遵守师德规范(理想信念、立德树人、师德准则);
(2)涵养教育情怀(职业认同、关爱幼儿、用心从教、自身修养)。
1.21.2教学实践能力
(1)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保育教育基础、领域素养、信息素养);
(2)开展环境创设创设物质环境营造心理环境、组织一日生活);
3)开展游戏活动(满足游戏需要、创设游戏环境、支持幼儿游戏) 
4)实施教育活动(设计教育活动方案、组织教育活动、实施教育评价)。
1.21.3综合育人能力
(1)育德意识;
(2)育人实践;
(3)班级管理;
(4)心理健康;
(5)家园协同。
1.21.4自主发展能力
(1)注重专业成长(发展规划、反思改进、学会研究);
(2)主动交流合作(沟通技能、共同学习)。
 
 

第二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寄语人民教师
 
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简称“三个牢固树立”
——2013年9月9日,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
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简称“四有好老师”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简称“四个引路人”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的讲话
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简称“四个相统一”
——2016年12月7日,习近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讲话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第三部分学校基本情况
1.石家庄学院发展的历史
答:石家庄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国有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地处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南北两个校区组成,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和经济文化条件。学校始建于1958年的石家庄专区师范学院,1959年更名为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1977年经省委批准,在藁城中学筹建石家庄地区师资专科班。1978年迁至正定,1979年迁至获鹿牛山。1982年,经教育部报国务院批准,正式定校名为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1983年迁入石家庄市北郊滹沱河畔校区。1996年3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石家庄地区教育学院与石家庄市教育学院合并,校名定为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石家庄学院。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13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牢记使命,努力奋斗,为国家建设、改革和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2.学校发展规模如何?
答:学校占地1221亩,建筑面积40.76万平方米。建有14个实验实训中心,教学、科研实验室333个,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总值为2.67亿元。图书馆藏书127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24个,电子图书364万余册,各类中文纸质报刊202种,国外学术期刊6种。学校有定期出版的专业刊物《石家庄学院报》。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196人。学校设党政管理机构14个,教育机构17个,教辅、研究及其他机构11个。67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高度契合石家庄市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产业上实现率先突破及5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新设未来信息技术学院,构建形成信息技术、化工制药、机电工程、文化传媒、教师教育等5大重点专业集群,以及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4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河北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在线开放)课程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教学名师4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325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525人、博士271人、硕士891人,“双师双能型”教师535人。拥有国际田联一级裁判员、省市级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市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学名师、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拔尖人才、“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等各类杰出人才。
3.学校发展定位及成就有哪些?(校训、目标、规划等)
答: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秉承“厚德博学、崇实求新”的校训,深入推进转型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建有51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石家庄学院以岭药业实践教育基地”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青春”竞赛、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等一系列竞赛活动中,多个集体和个人荣获国家级、省级奖励,获奖数量和等级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紧紧围绕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特别是石家庄市支柱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向高水平、应用型迈进,全面提升学术研究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近五年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74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100项,企业委托项目324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4项。累计发表论文2763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82篇,中文核心期刊 798篇;获得专利授权113项;出版著作(教材)109部。国家动漫产业发展(石家庄)基地人才培养中心、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基地、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石家庄学院农村发展研究基地、石家庄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石家庄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等在学校挂牌成立;河北省儿童心理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学会师范院校专业委员会挂靠学校;契合河北省和石家庄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求,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成功获批河北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立了河北省物联网智能感知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石家庄市数字医疗康复技术创新中心、西柏坡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学校不断加大开放办学力度,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国外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日益深化。先后与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的13个国家和地区的58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加入了欧盟伊拉斯谟项目计划。派出41个教师团组、142人次赴21个国家和地区访问、培训,组织410名优秀学生参加了各种国(境)外交流项目,派出两批共35人次的大学生文化艺术交流团赴马来西亚高校进行专场演出,成功举办“我和我的祖国”中美青年艺术交流活动、专场音乐会和“2021艺术教育及新媒体技术展望”国际研讨会。与美国国际科技大学、韩国又石大学、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共建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意大利两所知名艺术院校共建研究生教育中心,与韩国又石大学和意大利意大利帕多瓦“契萨莱•坡里尼”音乐学院联合举办合作办学项目,生物制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招收来华留学生,学校成为一所具有国际视野的开放型大学。
学校秉承“厚德博学、崇实求新”的校训,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育人理念,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积淀深厚的人文底蕴,牢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学校被评为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石家庄市文明单位、石家庄市最具影响力城市品牌、石家庄市普法先进集体;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应用型高校国际交流分会理事单位、河北省唯一一所入选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的高校、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首届理事长单位、首批河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示范学校、河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河北省军民融合单位、石家庄京津冀产学研联盟会员单位。
 
 
 
 
 
 
 
 
 
第四部分教师教育学院简介
4.1基本情况
学院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教育系,2013年改建为教育学院,2019年9月更名为教师教育学院。学院设有教育学、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小学教育学、特殊教育学5个本科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为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专业为河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院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学科基础,注重加强学生基础学科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的建构,按照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基础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教育学专业立足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厚基础,强素质,重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可持续成长人才;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三师”人才,即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和人才测评师;学前教育专业构建专业成长三阶段“BAKA”课程教学育人体系,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用“五习”进行实践育人;小学教育专业突出“多科”特质,形成“高校—政府—小学(UGS)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实施四段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特殊教育专业以“应用取向”设计课程与教学,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特殊教育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专职教师6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在读博士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教师总数的85%以上;教授5人,副教授25人,中级以上职称者占教师总数的88%以上;兼职硕士生导师5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河北省师德标兵1人,入选“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II)1人,石家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石家庄市社科优秀青年专家1人,石家庄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石家庄市高等学校专业学术带头人3人。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学历、职称、学缘、年龄结构合理,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科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教学队伍。
学院在校生1397人。
4.2办学思路
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牢固把握立德树人方向,加强教师队伍和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优化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机制,不断培育、营造、弘扬蔚然向上、师韵和雅优良学风,提高教师教育层次、能力、质量和水平。
4.3办学宗旨
弘扬教书育人情怀,完善教育教学体系,优化教师素能养成,倾力服务基础教育。
4.4发展目标
坚持“让教育更有价值”发展理念,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服务基础教育能力的办学理念,夯实教育基础,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努力建设有特色、强应用、厚底蕴的同类院校一流教师教育学院。
4.5办学特色
四段渐进式师范生培养(职业认知、技能训练、教育见习研习和顶岗实习),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UGS)协同创新合作培养小学多科教师机制。  
4.6院训
上德为师 知行合一
4.7主要成绩
经过20年的发展,学院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学院建有教师教育研究、特殊教育研究2个校级科研平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科研项目课题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中国残联招标研究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近40项,出版学术著作7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获市级以上奖励8项,主编和参编教材10余部;主办和承办了“河北省学前儿童心理教育学会理事会、河北省换届大会暨2014年度学术年会”等会议;60人次先后参加相关专业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多位教师在国外著名大学或者重要国际会议上作主题报告。河北省学前儿童心理教育学会、石家庄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石家庄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等挂靠或设在我院。
学院将学生成才、学院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实际工作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拥有具备综合功能的现代化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书写技能实训区、言语技能实训区、信息技术技能实训区、师德礼仪技能实训区、艺术(音乐舞蹈)技能实训区、学前与特殊教育技能实训区、心理实训区等,能够满足开展教师教育相关专业研究、研讨、展示、训练、竞赛及教育技术开发等功用,仪器设备总值1300余万元。同时积极推行“校政(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开放式合作办学模式,与石家庄市区县教育部门和知名学校、教育机构(集团)紧密合作,形成了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组建由骨干教师带领的小学教育专业卓越师范生研究团队、学前教育专业童心童行学研团队、特殊教育专业青言星语团队、应用心理学专业“心+”团队和师范生八大技能训练组,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教师技能,组织成员参加了百余场学术训练、教学观摩、研讨和读书活动,圆满完成石家庄市小学生免费托管调研、石家庄市学区制改革调研、石家庄山区教育扶贫调研等大型调研活动。学院坚持开展“与一线名师面对面”和“青春讲堂”活动增加在读学生与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教一线专家的交流学习。学院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学生导师制的实施,以老教师带动青年教师、以教师带动学生的导师模式,在面对面对教育传承中,实现教师队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近三年我院学生在河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调研河北”等各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4次、二等奖5次、一等奖1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省级立项17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优秀毕业生群体遍布中小学、幼儿园以及企事业单位,广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考研上线率和录取率逐年上升,很多优秀学生被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录取。
作为区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机构,教师教育学院坚守“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办学宗旨,秉承“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强化实践、提升水平”的办学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勇抓机遇,以应用型转型为契机,实现专业建设与学生培养的更好更快发展,一如既往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尽献力量。

第五部分学前教育专业介绍
5.1本专业历史发展概况如何?
学前教育专业始于2007年的学前教育专科专业,2011年开始招收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截至2020年,已累计培养专科生3670余名,本科生454名。本专业2015年遴选为石家庄学院应用型转型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成为石家庄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20年获批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5.2本专业师资队伍情况如何?
本专业教学团队荣获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称号现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6人,博士4人。专任教师中1人为石家庄社科青年专家,3人次获得石家庄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人获得石家庄市高等教育“专业带头人”称号;1人入选石家庄市学前教育专家库。聘有学前教育一线兼职教师8名。专任教师中学科专业教师学缘结构合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澳门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等国内知名高校。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协调且专业教师人才梯队年龄结构合理。
5.3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足省会,服务河北,辐射京津,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师德修养和爱幼崇教情怀,掌握全面、丰富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及较强的专业反思能力,能在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胜任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学前教育工作者。
毕业后 5 年预期: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成为师德高尚、精于保教、善于育人、精研善思、不断发展的高素质骨干教师。
目标1爱幼崇教师德高尚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自觉依法执教、师德高尚、热爱儿童及教育事业为人师表;认同学前教育及学前教师的价值具有长期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信念并有志成为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目标2:理论扎实精于保教具备全面的人文科学和艺术素养深入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系统掌握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建构专业知识间的联结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科学有效地设计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保教活动具备科学观察评价幼儿发展的能力能够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给予个别化指导
目标3:幼儿为本,综合育人具有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能够依据学前儿童发展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常规为幼儿发展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及精神氛围善于捕捉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灵活利用园所文化班级环境家庭及社区等优质资源综合育人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目标4:精研善思,协同发展紧密追踪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将行业发展与个人规划相结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能够敏锐捕捉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善于反思,能在实践反思中不断追求卓越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与沟通协调能力,积极参与学习共同体能作为组织者或骨干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方面的合作。
总之,本专业培养目标符合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符合较为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入职5年期的实然状态,并能够通过职前的课程、活动与评价,职后的培训与自我发展等多种途径得以达成。
5.4本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是什么?
本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办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具体表现为:
第一,名师团队,浸润师德情怀。坚持贯彻课程思政,结合课程,言传身教,寓师德、情怀教育于课程教学;开展“幼教名师讲堂”、师德主题演讲、热点师德事件评论等专题活动,多方面营造师德情怀培育氛围,帮助学生形成职业责任感、价值感。2020年茹荣芳教授带领的学前教育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北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张燕获得河北省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
第二,模块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学生专业化发展。师德政策、专业知识理论、学前专业基本素养、专业能力培养各模块课程比重适当、结构合理,课程教学中注重与实践基地结合,开展课程实践实训,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第三,强化应用型课程建设,贯彻“做中学”。积极建设应用型课程5门立项)),分别在理论课程、技能课程、领域教学法等应用课程及实践课程中确立了“学习者为中心”、“做中学”、“实践取向”的教学理念并不断进行实践探索。
第四,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制度、设施保障有力。围绕“产出导向”,形成了以应用能力为目标,“四段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成立师范生技能实训中心,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利用效率效果不断提升;专业具有石家庄市外国语小学附属幼儿园、英华德幼教集团、康桥教育幼教集团等优质、稳定的实践实习教学基地;先后出台《师范生教育实践方案》《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方案》《教育实习工作制度》,制度规范保障实践教学有章可循,有序进行。
,“校-园协作”紧密,实现人才培养与一线实践有效对接,相关成果获得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一是实施教师“双优”工程,二是实施 “双导师”制度,三是开展“童心童行”社团活动。
本专业先后成为河北省应用转型专业建设试点(2015)、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2020,建设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2,建设中)。其师德养成、模块化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校-园”协同培养机制等专业特色,在内涵上体现了本专业培养目标,其做法也有效地保证了培养目标的达成。
5.5如何使培养目标让利益相关方认可?用人单位和社会满意度情况如何?
本专业通过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实践的教学、协同创新机构的建立等,使培养目标具体体现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及用人单位可感受到的实绩。除此之外,本专业也通过各种手段如招生网站、学院网站、各类手册、公众号、微信平台、访谈座谈等对培养目标进行宣传,针对不同受众,采用不同的方式,使之充分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并接纳、认同、积极支持。
 (1) 本专业学生通过招生宣传、新生入学教育、导师引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入学初了解培养目标及自身发展定位与要求,并在学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认知、形成认同。近几年本专业录取生源良好。毕业生就业率、专业满意度等均居全校前列,反映了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认可。
 (2) 教师及教育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培养方案论证会,在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基础上对培养目标进行评价、修订与完善,通过对培养目标的讨论与对课程大纲的修订,使广大教师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通过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质量测评、听课评课等多种质量监管措施促进教师落实培养目标。
(3)用人单位通过学院网站、微信平台、访谈交流等宣传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用人单位座谈会等,听取其对培养目标的反馈意见。根据对毕业生的质量跟踪、回访,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认可度较高,2015届毕业生除教学工作外,79%曾担任班主任,26%担任教研组负责人,10%担任学校专家组成员与行政党政干部。只有11%暂未担任任何职务。以上均反映了用人单位等相关利益方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效果的认可。
5.6如何不断评价和完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会不断修订与改进吗?)
我们确立了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定期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从师德水平、教学水平、育人水平、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反馈,形成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多方参与的合议机制,确保评价过程客观、准确、全面,评价结果获得利益相关方的认可,并可用于指导培养目标的修订和完善。
(1)评价制度先后制定了《石家庄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石家庄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系列制度、《石家庄学院专业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石家庄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教育学院本科生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实施办法》等制度。
(2)评价依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的依据是:党的教育方针;国家相关政策和要求;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发展战略需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学前教育发展之间的吻合度等。
(3)评价周期原则上每四年做一次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价和修订,另外根据学校及专业的发展需求不定期调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近些年适应专业应用转型发展和学前专业认证工作的需要,学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别2015、2016、2018、2019、2020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工作
(4)评价程序专业负责人召集专业教师讨论,同时面向行业专家、本专业在校生、毕业生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调查论证;最后整合评价数据,得出评价结论并由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对评价结论进行审核。
(5)评价责任机构和责任人由学院教学委员会统一布署,由专业负责人主持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评价工作。
(6)结果反馈评价后续评价结束时,形成培养目标是否合理、是否需要修订的书面报告,为下一轮培养目标制定提供依据。
(7)最近一次评价情况本专业最近一次培养目标理性评价为2019-2020第二学期初。
5.7本专业课程设置特点和情况如何?
紧扣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构建了通识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等组成的课程结构,体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合理如下图:
 

 
第一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本专业课程设置显示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特点。本专业以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与实践教育课程为课程平台,以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为课程形态,构建了以基本科学人文素养为基础,以专业素养提升为核心,以满足个性化需要和多样化能力发展为宗旨的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和课程架构。
学校层面重视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和质量监控,重点建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专业层面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主导,同时把通识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支撑专业能力的发展。如通识教育课程中思政德育类课程,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类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中的教师语言技能、教师书写技能等课程融合培养师范生基本职业素养;计算机与教育技术类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中的领域课程融合,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实践类课程与教学研究课程融合培养学生教学反思与专业发展能力等。
第二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有机结合
本专业课程结构努力体现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课程设置中各门课程(学科)之间的关系,如所属类型、课时比例、开设顺序等。学科专业课程相关内容能够支撑教师教育课程,为其提供理论与技能基础;而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则能为学科专业课程提供相关资料,使得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专业教育课程中的音乐基础、键盘、舞蹈基础、儿童歌曲弹唱、儿童歌唱与表演、合唱与指挥等课程培养相应的音乐理论知识,较高的音乐素养和实践技能,教师教育课程中开设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培养师范生必备的幼儿音乐教育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以及促进幼儿音乐能力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学生在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基础上,获得计划、设计、实施、评价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的能力,更好地进行幼儿音乐教育与活动实践。学科专业教育课程中的音乐基础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有机结合,以音乐理论为基础,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职业需求为主线, 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化成长。
第三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构架合理,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恰当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设置合理。本专业总学分为163.5学分,其中设置了集中实践平台课程26学分,在其它平台课程中设置实践课程25学分,如《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等学科教学模块课程中都特别包含了实践学分。伴随实践学分的增加,学生实践训练时间有了保障,能够进行体验式学习和训练,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本专业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共分为人文与艺术类、自然与科技类、经济与社会类、创新与创业类等四个模块,专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为学生开设18门选修课程,163.5总学分中包含选修28学分。总之,本专业课程结构设置合理,课程学分比例恰当。
第四各类课程设置满足“一践行三学会”养成教育要求
本专业课程结构较为均衡,全面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生毕业要求的总学分为163.5学分课程设置与学分比例达到认证标准。本方案通识教育课程中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等课程学分占总学分29.7%,支撑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相关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54.4%,其中专业教育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15.2%;教师教育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39.2%,学分为64分,达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64学分要求;实践课程占总学分的15.9%。各类课程学分比例适当,课时比例、任课安排、教学组织方式等,都实现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能满足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养成教育要求。
5.8专业建设和课程文化建设是如何不断加强的?
(一)持续专业建设打造专业品牌与课程文化
本专业2007年设立,2011年开始招收学前教育本科专业2015年成为河北省应用转型试点专业,2019年成为石家庄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20年茹荣芳教授带领的学前教育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北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同时本专业获批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持续不断的专业建设过程中,课程方案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方式不断变革,教师队伍水平不断提升,专业课程文化逐步得到凝练。本专业办学理念与课程文化表现为,突出以问题为导向,理论课程面向实践及其相关问题;技能课程强化训练过程和达标考核;实践课程坚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四段渐进式模式办学成绩优异。
(二)建立师生共同成长的课程文化
本专业以学科群为单位,形成了多个教研团队;以院级或校级课题为平台的由指导教师和课题组成员构成的“研究共同体”,部分教师还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常设学生研究团队——“童心童行”研学团队,吸纳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结合学生技能训练任务,形成了教师指导小组,如读书沙龙法案研讨园所观摩教学指导等与之相应,学生则成立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小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实践共同体”,由专业理论导师、幼儿园实践导师参与指导;不同年级学生组成不同性质的社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兴趣相投者构成的“社团活动共同体”,这些形式多样的“共同体”及其丰富多样的活动,形成了一种以“学习共同体”“师生共同体”为取向的课程文化。
5.9本专业的课堂教学是如何改革的?
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倡导教师开展教学改革课题立项,开展学术攻关;打破课程壁垒,形成以问题梳理为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模式;并将学术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总体教改理念是,课堂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素质”,实现课堂教学分类改革。
(1)理论课程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内容组织由“知识全面”优先,转变为“问题解决”导向。理论课程面向实践及其相关问题,重建课程内容体系;师生关系,从“以教为主”转变为“师生对话”,促进师范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形成“学生中心”的课堂教学文化。
(2)技能课程教学改革。强化训练过程和达标考核。动手操作,突出“学生中心”的实训理念;以赛带练,激发师范生训练动机;达标考核,突出实践体验和训练效果。
(3)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四段渐进式实践育人模式,以“教育实习”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范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采用“双导师”制度,即大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合作,对师范生见习、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指导大学教师负责理论问题指导,幼儿园教师负责实际问题指导,让见习、实习成为师范生“做中学”的“第二课堂”。
5.10专业如何努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专业高度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指导,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开拓第二课堂,在河北省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河北省汉语口语竞赛、河北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等活动和赛事中,为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搭建平台。通过教师的课外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增强,善于进行反思和总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成绩。
第一,指导学生确立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依据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其设置科学的近期、中期、长期学习目标及学习计划。
第二,重视教授学习方法。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探索等方式进行学习,课下,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通过网络平台搜索信息、深入幼儿园早教机构调查了解等方式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布置相应的作业,如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进行督促。
第三,培养学习心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与学生交流,对其进行鼓励和疏导。我校常年开设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如无法自我消解紧张心理或焦虑状态,可以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沟通。
5.11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本专业大力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学院鼓励教师把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融入专业教学,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开发课件,参与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项目建设。
力于学科精品课程建设外,学校鼓励教师使用“雨课堂”“蓝墨云班”“学习通”等教学平台来辅助教学,利用现代数字化媒体和信息技术,为各类教师教育课程提供丰富的现场案例与素材。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梳理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的典型问题视频片段与教师点评,上传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的优秀视频等案例,收集名师教学案例与教学资源等,形成再生资源。
5.12专业在培养师范生技能方面有哪些举措?
重视教师基本功,师范技能培养有特色。
一是制定培养计划,提升师范技能。本专业制定学前专业专业技能考核手册,重视师范生基本技能、“三字一话”等从教基本功的训练。除了设置钢笔字粉笔字幼儿手工幼儿舞蹈幼儿歌曲弹唱幼儿画讲故事说课等全方面培养师范生从教基本功的课程,还组织教师技能大赛、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励师范生积极锤炼技能,并督促和支持学生参加普通话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水平考试、等多种形式的考评,多方举措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基本功。通过对师范生专业技能分阶段、有重点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在师范技能方面的基本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二是开设专业课程,锤炼教学技能。以本专业开设的微格教学,采用小班化教学,师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训练师范生的语言表达、导入、讲解、变化、提问、结束、演示、说课等基本教学技能。采用课堂教学、课内外研讨、参与式讨论、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 最大限度促进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升。
三是营造师范文化,注重技能训练。本专业配合师范生的专业特色,连续五届开展以“训练师艺、培育师才、铸造师魂、成就名师”为主题的“师范文化月”活动。活动分为师范课堂、师范技能训练与考核、专业技能竞赛、交流与展示等板块。“名师进课堂”系列活动由专业教师和幼教名师就师范技能、教师基本素养、幼儿园集团教学活动等内容开设讲座;“专业技能竞赛”涵盖中华经典诗文朗诵大赛、师范技能展示赛、粉笔字大赛、书画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风采,增进交流,提升自我以赛促练,提高师范技能;“交流与展示”包含诗词朗诵大会、名师论坛、书法美术作品展等活动,让学生接受师范文化的熏陶。
5.13在协同育人方面,专业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一与石家庄市、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幼儿园也已建立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合作共赢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在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下,按照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合作共赢的标准,三方协同制定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评价培养质量,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及保障机制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与40余个实践基地签订了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协议详细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与调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成立实习领导小组,每年制定教育实习计划,委派高校实习指导教师驻点指导实习,合作幼儿园为实习师生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在主管的领导下,成立教育实习领导小组,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制定指导实习工作计划。
通过合作,形成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幼儿园为依托的院校合作,教、学、研相结合的合作办学体制和机制,使学生的见习、实习与幼儿园教师的理论提升同时进行,有效促进了双方的共赢。
第二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基地幼儿园合作建立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合作共同体
经过多年实践,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与石家庄市及相关区县教育局、基地幼儿园建立了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的合作共同体。1.委派专任教师挂职锻炼,担任基地幼儿园的课程顾问、教学副主任等职务。2.承担石家庄市高新区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工作。3.王俊华,张振平分别任河北学前儿童心理教育协会会长、副会长,并组织引领基地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指导基地课题立项。4.建立石家庄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参与石家庄市基础教育研究部门的研究工作。5.参与基地学前教改课题,推进合作共同体的研究。6.参与“国培计划”,为地区学前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专业培训。
5.14实践教学方面有哪些突出特色?
第一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施成效显著
在专业建设规划的研讨和制定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的重要意义,我们以应用能力为目标,实施了“四段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专业与职业认知——校内外技能训赛——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即充分利用理论课学习和实践锻炼使学生实现阶段式成长,力求将学生的专业认知、技能实训、见实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有序开展见习、模拟实习、实习、研习并与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情系幼儿”有机衔接,有效发展学生的教育能力及职业情感。
大一以单项职业技能训练为主,除了开设相关课程之外,每个班级布置每个学生每周须完成“三字一话”基本功训练的最低练习量,由班主任以及相关班委定期指导、督促、检查。大二以“教学见习”为主,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全面了解幼儿一日活动常规,观察了解幼儿,了解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过程,进一步增强专业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教育和初步科研意识,锻炼教育技能。学生进入班级进行为期两周的教育见习,见习的内容包括:观察了解幼儿,学习并协助幼儿老师照顾管理幼儿;熟悉幼儿一日常规的各环节;了解各环节,尤其是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了解班级管理内容及工作程序;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幼儿个案的行为观察与分析报告和教育见习报告。大三以“教育实习”为主,辅之以模拟实习和研习。大三下学期开展为期一学期的教育实习,1-2 名实习生 2 个指导教师(一名实习基地指导教师,一名高校指导教师),双方导师联合指导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实习、班级管理工作实习,同时指导学生确立教育调研选题,开展教育调研,实习结束进行汇报课展示。大四开展为期四周的分散实习,在保证实习质量的前提下,遵循为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原则,学校允许学生在办理相关手续后,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分散实习,继续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做好准备。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及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
 

 

图1:螺旋上升、阶梯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图2:实践教学活动体系
 
第二建立“研究性教育实习”模式
(1)教育实习指导全程化
教育实习指导到位精准,岗前充分指导、岗中深入交流、岗后认真总结,每一个阶段都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教育实习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实习预警和指导工作,使广大教育实习生在面临新环境、任务重、变化多等情境下可以处乱不惊,轻松应对。
(2)教育实习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了一整套工作制度,包含《石家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实习管理办法》、《师范生教育实习教学工作要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指导工作要点》《石家庄学院教室教育学院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指导要点》、《教师教育学院关于深化教育实习的若干意见》、《石家庄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考核办法》。在教育实习中,强化“双导师制”,为实习园所的指导教师颁发聘书,要求实习园所为教育实习学生建立“教育实习档案”。
(3)强化“研究性”教育实习理念
明确研究性实践的路径,要求除了相互听评课、教学反思、小组讨论、同课异构等常规活动之外,还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研究,即实习教师以自身的教育实践为对象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活动。流程包含实习教师备课——上课——反馈——反思研讨——修改教案——开启新一轮备课——研课——再备课的过程,实现实习教师的个人实践智慧和指导教师、同伴等的集体智慧的有机结合。
教育实习中,学生立足顶岗,着眼未来学习和工作,“带着问题进岗”、“带着思考工作”、“带着收获返校”,并要求学生将顶岗——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升学或求职有机结合,增加学生实习的针对性、实效性、研究性和创造性,确保其在走上教育实习岗位之前就明确自己的研究定位,然后在实习工作中观察、思考、改革、创新、记录,进而为归校后一学年的学习和论文写作,甚至未来深造或求职奠定基础。
(4)完善奖励机制,强调过程评价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奖励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支持和引导学生以班级、社团等自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这些举措,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16级本科郭红蕴同学的《幼儿园教师对自制玩教具的教学理念及使用的现状研究》等多位同学的多项科研项目获得省级立项,16级本科的裴雅楠同学的《创业大赛享悦不织布故事贴》还获被评为优秀结项,16本科冯瑶瑶等同学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正式发表。
(5)巩固教育实习成果,推行技能达标考核
为了加强考核管理,学前教育专业开始实施师范生专业技能达标训练考核与合格证书制度,即按照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安排,针对不同阶段的技能发展要求,实行全员考核,考核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规定的各项技能全部达标后,获得师范生专业技能达标训练合格证书,作为毕业合格的一个重要依据。
5.15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尤其近三年就业率、就业质量等)如何?
答:近三年,本专业就业情况比较理想,根据学校提供的就业数据显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可达94%以上。本专业获得教师资格证比例较高,近三年均能达到96.5%以上。根据学校就业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显示,近三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能达到80%以上,名列前茅。毕业生主要流向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和培训机构,且思想稳固,愿意长期从教。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考取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生继续深造
5.16在硬件建设上学校在做的努力有哪些?
为进一步提升师范生实验实训质量和水平,创建教师教育发展共同体,打造教师教育专业集群和特色品牌,2020年学校投资590万元建设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中心现有实验实训室62个,使用面积约4900平方米。实训中心按照培育未来卓越教师能力“师德高尚、素质过硬、终身发展”三个训练要求,建立四大能力训练平台和六大功能区。
5.16.1四大能力训练平台
(1)基本能力训练平台,组织“三字一话(画)”等能力训练。
(2)教学能力训练平台,组织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玩教具制作、微教学技能、教师礼仪、音乐及其他专项技能训练。
(3)教育能力训练平台,组织师德和育人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等训练。
(4)教师发展能力实训平台,组织反思研创能力、团队合作、创编展示能力等训练。
5.16.2六大功能区
1)书画训练区,位于实训中心一楼,包含粉笔字教室、书法教室和书画创作室及相应展示区等。
2)语言训练及研讨区,主要分布于实训中心二三楼,包含教师口语实训室、师德与礼仪实训室、班级与社团活动室、学科教学法研究室等。
3)信息技术实训区,位于实训中心三楼,包含微格教室、智慧教室、信息技能实训室、微课制作室、远程教学观摩指导中心、非线编制作室、虚拟仿真教室、教育技术实训室、音像演示与媒体应用实训室等。
4)艺术类专项实训区,主要分布于实训中心四五楼,包含音乐技能实训室、舞蹈教室、数码钢琴教室、琴房、音乐教室等。
5)心理实验区,位于实训中心六楼,包含沙盘室、团体活动室、基础心理实验室、心理综合实验室、认知基础实验室和行为观察室等。
6)学前及特教实训区,主要分布于实训中心五六楼,包含幼教模拟室、蒙台梭利教室、科学观察与探究实训室、玩教具制作实训室、绘本馆、学前卫生实训室、感觉统合实训室等。
 

 

 

 


5.17本专业在教学质量文化建设方面有哪些特色活动?
读经典
以“研读经典”为核心内容,以专业教师导读为主导,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体,以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为抓手,通过对中国文化史上经典名著的深度阅读,从文史哲三个层面培育和促进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人文素质,以进一步深化培养本科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国学素养与精神品格。
大学生艺术节
包括书法、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讲座、书画征文、手工大赛、歌舞比赛或演出旨在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热爱书画和手工,掌握教师书画艺术和手工创作等方面的基本功。
名师进课堂
邀请一批名师(多数在小幼儿园一线)举办报告、开展讲座,内容包括教育新理念、教学经验分享、模拟上课说课、班级管理工作方法家园合作等各个方面,旨在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前沿、提升教学技能,尽快熟悉学前教育
师范生教学技能考核与竞赛
口语表达能力(朗读、备稿演讲、即席演讲),师范专业技能(教学设计、说课、模拟上课手工讲故事手指操律动),旨在提高师范生教学技能水平,以保持和强化师范特色。每年举行一次。
童心童行
研学团队
以学前教育师生为核心组建集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学前教育专业团队。团队宗旨为“以科研促学习,以学习促成长,以成长促服务,以服务促发展”,通过组织多种实践、研究活动,提高师范生问题意识,提升研究自主性。同时,邀请校外专业学者及优秀毕业生进行专业讲座,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